当前位置: 首页 > 保健版 > 心灵空间 > 心理健康 > 正文
编号:13074675
大学生感染网络心理障碍
http://www.100md.com 2005年8月12日 健康报网
     近年来,大学生心理问题出现了一个新的发展趋势,即热衷于把网络当成排谴的对象。但这种虚拟的排泄方式同时也带来了包括情绪低落、思维迟钝、自我评价降低等种种副症状,医学诊断称之为“网络性心理障碍”。

    面对似乎是无所不在的网络王国,大学生真的难逃此劫吗?西北师范大学BBS论坛校方管理员吕欣告诉记者,网络作为新兴媒介,已成为新一代大学生越来越推崇的一种沟通和排谴方式。但由于网络特有的隐秘性和虚拟性,某些时候网络也会成为诱发心理问题的“恶之花”。吕欣通过对学校论坛的监管发现,不少大学生会表现出现实生活中难以察觉的心理问题,比如崇尚暴力、色情,宣扬享乐主义、拜金主义。去年学校还有一位同学因现实生活不如意,就在网络里为自己重造性格与身份,最后患上了“网络依赖症”,整天沉湎于自我想象出来的虚幻世界中,一会儿不上网就坐立不安,甚至出现了幻觉。

    电脑快捷方式暴露你的性格

    对此,兰州医学院心理学专家王方荣指出:网络作为心理排泄的一种方式,具有其两面性,是一把双刃剑。我们既不能否认网络可以带给人们更为坦率和开放的交流与沟通,也不能忽视因网络存在种种角色虚拟而带来的弊端。许多大学生患上网络性心理障碍就是因为网络淡化了现实中自己的种种弱势,但却不明白自己的根本问题没有得到解决。

    “这样的学生会感到,在虚拟的世界中一切都没问题,回到现实中各种问题却越来越难解开。”王方荣说:“所以完全依赖于网络进行心理压力释放,或单一采用网上心理咨询和救助的措施并不是很可取。”

    透视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

    王方荣指出,虽然网络性心理障碍是一种比较严重的心理疾病,但也是可以避免的,大学生、家长和社会各界不必因此过分担心,或对网络采取完全的禁忌。其实,只要掌握合适的上网时间及频率,端正上网的目的和心态,正确处理现实与虚拟的关系,绝大多数人都不会患上网络性心理障碍,一些压力和不良情绪甚至还能因此得到释放,使人获得心理平衡与心理健康。